close
不想再看無腦的台灣電視節目把觀眾當白癡耍,也厭倦了網路充斥內容農場標題聳動而毫無根據的文章,還是靜下來好好的閱讀書籍充實自己吧!
今天,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:一甲子的未亡人:王培五與她的6個子女!!!




-暢銷書排行榜
本週排行榜第一名:
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!


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,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,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!
點下面的圖片進去,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!








一甲子的未亡人:王培五與她的6個子女

















  • 《一甲子的未亡人:王培五與她的6個子女》






    從千金小姐到政治寡婦

    她是一個勇於築夢的人。她的人生因此絢麗精彩,也因此痛徹心扉。

    她出身於山東世家,不顧家裡反對談起師生戀、獨自到北京唸大學,隨丈夫帶領山東子弟走遍大江南北,最後渡海到澎湖,卻從此成了「未亡人」,烙下「匪妻」的印記。

    一句台語都不會的山東媽媽,要怎麼樣帶著六個從三歲到十四歲的兒女,在屏東縣的萬丹鄉與潮州鎮討生活?七個人住在茅草小屋,共用一把牙刷;龍捲風過後,孩子們慶幸的不是死裡逃生,而是有很多墜落的小鳥能作串烤打牙祭。

    家遭不測,大兒子揚言要去台北殺掉害死爸爸的大官;小兒子只有三歲,天天在家無人照顧;大女兒唸了護校卻染上肺結核。面對生活的種種橫逆,她仍堅持不掉一滴眼淚。

    這本書雖然悲傷卻不鬱悶,有笑有淚,還有諸多不可思議的奇蹟遭遇!閱讀本書,彷彿進入時光隧道,隨著這一家孤兒寡母七個人不同的際遇,一起回顧四周最真實的台灣歷史,然後我們才恍然大悟:原來,我們與這家人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。

    本書時代背景

    本書背景為白色恐怖首宗,也是牽連人數最多的第一大案,史稱「澎湖案」。事端發於1949年國共內戰局勢逆轉,國府計畫遷台,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,率2000名學生與其他山東省各地七個聯中,共8000名流亡學生追隨投奔,原盼遷台繼續學業,但因入台管制而暫轉澎湖。

    不意軍方因內戰兵員漸耗,強要接收這群中學生為兵。張校長為了維護學生的受教權挺身抗爭,軍方竟以莫須有的「匪諜」入罪,他和多名師生被槍決,數千名學生被充軍後受盡凌虐,另有一些不知人數、不詳姓名的學生被投入海中溺斃。

    張夫人忍辱帶著六名子女,走投無路、謀職不易,特務如影隨形,嘗盡人間疾苦。幸有堅定信仰依靠及仗義之士扶助,最後一家逃離台灣,兒女都奮鬥有成,一家幸福圓滿。65年後以愛和寬恕追憶往事,感人肺腑。

    本書是一本極具史料價值的口述歷史,也是一本真誠信仰的見證集。為一位偉大的母親與六個兒女,留下動人心弦的畫像;也是1949年到1969年台灣白色恐怖最森嚴的20年裡,最真實的歷史與勵志的傳記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
      呂培苓

      歷任民眾日報、民間全民電視、公共電視、香港陽光衛視,擔任記者、製作人等職務。

      熱愛歷史,嗜讀推理小說。在歷史的斷簡殘篇中,抽絲剝繭、歸納整理,很辛苦,但也因之得到極大樂趣。2014年3月在美國見到王培五老師,和同行採訪夥伴高丹華、李國壽看著眼前這位誕生於上上個世紀的「活歷史」人瑞,心中升起無比的敬畏。敬畏她如此智慧而起堅忍地承受起所有大時代加諸她身上的苦難。在中國歷經戰亂、在台灣忍受生離死別、在美國飽嚐異鄉人的漂零,最後,王老師和她的六個子女在新世界平安喜樂地活了下來。

     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,除了希望讀者能從這本書看到歷史的流動之外,更希望讀者能得到一點「療癒」。在現實的紛擾中,永遠朝著有光的地方前進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序1

    血淚編織的大河劇

    馮賢賢

    (資深媒體人、前公共電視總經理)

    小時候,我喜歡坐在客廳角落聽長輩們聊天。他們談政治,時而隱誨,時而細瑣,對於不瞭解脈絡的小孩來說,其實並不真的明白,只感覺大人們口中的政府似乎暗中做了許多壞事。國中某一天,父親的同事童伯伯突然被捕,一些小心翼翼的營救行動都不起作用。童伯伯後來因匪諜罪名遭處決。他的夫人和子女被限制出境多年,而後移民美國。

    幽默又寬厚的童伯伯,若生為美國人,會是一位文壇健將,愛才的專業編輯,受人尊敬的兒童文學作家。但是命運讓他在台灣連求生都不可得。

    解嚴後才慢慢知道,長達四十年間發生了數萬件的冤假錯案,是為白色恐怖。原來我童年聽到的離奇敘事,並非零星偶發,而是千萬個知識份子的悲劇,無數家庭的苦難。

    澎湖七一三事件,發生於白色恐怖的開端,其慘烈令人心驚。含冤遇害的張敏之校長在一九四九年底辭世,而他的夫人王培五默默吞下苦楚,做了「一甲子的未亡人」。細讀張家屈辱求生的故事,思索著張敏之校長和從中國來台灣避難的整個戰亂世代的命運,思緒難平。

    張校長因堅持為山東流亡學生爭取受教權而被構陷,受盡凌虐後遇難。從小家境富裕的王培五女士低頭面對橫逆,強悍地撫養六個孩子長大後,堅持將他們陸續送到美國,以擺脫「匪眷」魔咒。

    真是個性決定命運嗎?張敏之校長若生在美國,以他的堅毅與熱情,投身教育或其他公職,應該可以理想淑世,備受尊敬。王培五女士聰慧果斷,何嘗不會有個大開大闔的專業生涯?若他們不求聞達,至少可以安做太平公民。但是,他們不幸生在中國,為躲避共產黨逃至台灣,竟遭逢「自己人」最殘酷的對待。讓人置身險境求救無門的豈是個性?是兇狠的統治者和他們的幫兇肆無忌憚地將無數人推向悲慘的命運。

    這些受害者並不是龍應台在《大江大海,一九四九》書中所謬誤定義的失敗者,他們只是在亂世奮力求生的無辜之人。白色恐怖在解嚴後仍陰魂不散,因為加害者繼續橫行於世,而警總仍在許多人心中作祟。張敏之校長去世66年後,張家人終於說出了他們的血淚故事,讓歷史不被忘記。

    《一甲子的未亡人》是書寫時代悲劇的難得之作。作者呂培苓以清雅內斂的筆觸,重現張家從中國到台灣以至於美國,一幕又一幕峰迴路轉的悲喜劇。培苓展現了資深電視記者運用畫面經營情境的深厚功力,讓我們彷彿親臨現場,看到張家人的淚與笑,愛與恨,和在困厄中尋找陽光的各種豐富的生活細節。

    我們需要這樣的書寫,來抵抗所有讓生命枯萎的謊言與冷漠。希望這本書的問世,不僅能撫慰張敏之校長一家,也能讓蒙受白色恐怖戕害的生者與逝者得到一個溫暖的擁抱。更期待這血淚編織的故事,讓人們覺察,今日我們所享受的自由民主何其珍貴,而轉型正義在台灣亟需實現。不為報復,只為讓愛與公義高舉。

    序2

    作孤兒的父,作寡婦的伸?者

    張 彤

    (王培五老師三兒子)

    這是《聖經.詩篇》裡一段經文,也是我們一家人的見證。

    母親在二○一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凌晨在睡夢中安祥過世,距父親蒙?遇難也有六十五年了。

   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九年的二十年,寡母在惡劣的環境中,堅忍不拔的撫養我們兄弟姐妹六人是個奇蹟,也印證了《聖經.詩篇》裡那段經文「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,作寡婦的伸?者」。

    一九六八年春天,我希望在出國前擇地埋葬父親的骨灰。母親與我去陽明山第一公墓購買十二區五號的地,承辦人要知道父親過世的原委,我不知道如何以對,母親心平氣和的講述父親被?枉為匪諜而槍斃的往事。

    那還是在白色恐怖的年代。母親的鎮靜令我終生難忘,我也從此立定決心要把父母親的故事廣傳。

    一九八九年,煙台聯中學生王人榮、趙儒生搜集豐富的資料及專文,出版了《煙台聯中師生罹難紀要︾,由父親的同學杭立武先生為封面題字,並在台北?辦了紀念大會。

    父親遇難前,走過王大哥的牢房對他說︰「我們不行了,你要好自為之」。幾十年來,那一句話一直激勵著他。十年後,他又負責出版《張鄒校長罹難五十週年》紀念冊,請鄉長孫運璿先生題字。

    就在一九九九年底,台北靈糧堂舉辦父親遇難五十週年紀念禮拜前,我們希望能出版由立委高惠宇起草的一本書,在文經社吳榮斌社長及主編管仁健先生的大力協助下,整理出版了《十字架上的校長》。?案的故事從此在台灣廣為流傳。

    幾個月後,由「行政院戒嚴時期不當政治案件補償基金會」為煙台聯中受害有案的師生們正式平反。這個基金會是由謝聰敏、高惠宇、葛雨琴三位立委努力促成的。台幣六百萬元的補償金我們捐給煙台二中,興建了「張敏之教學樓」,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教授題字。丁教授的母親當年在當地毓皇頂中學畢業。

    民進黨執政時期,為紀念解嚴二十周年友人高丹華、楊長鎮為我們在澎湖?辦了山東流亡學生紀念會,更在二○○八年立了紀念碑。

    二○一三年,我們與文經社討論出第二本書,決定以母親在台灣艱苦的二十年為主軸。請媒體朋友呂培苓執筆。

    二○一四年春天,我邀請高丹華,呂培苓及攝影師李國壽來美國參加母親的生日聚會。他們與我們六個兄弟姐妹分別交談,搜集資料。大哥張彬用英文寫了一本還沒機會出版的回憶錄,"Year of the Rat",有他幼年經歷的詳細精彩故事。

    特別感謝呂小姐努力著書,管先生大力協助,為這書起名《一甲子的未亡人》。以及高丹華與張茂桂協助審閱,還有諸多提供資料與接受採訪的當事人。

    我誠摯希望這本書能為那些人生有苦難的人提供安慰,更盼望神眷顧我們一家孤兒寡母的故事,能讓更多的世人歸向憐憫人的神。就像《聖經.約翰福音》上所說:「耶穌說,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,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。在世上,你們有苦難;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」

















    1她嫁給了三民主義

    在張敏之負責的訓練班裡,王培五的成績很好,教官張敏之頒獎給她,獎品就是《三民主義》與《建國大綱》這兩本書。結婚後,王培五常開玩笑說:「我嫁給了三民主義。」

    二○○七年的冬天,一百歲的王培五坐在美國拉斯維加斯(Las Vegas)家中的客廳,對著攝影機朗聲說著:「我是張敏之的未亡人王培五。每年登泰山而小天下。」出生於中國山東省泰山附近的一百歲人瑞,說著說著就大笑了起來。這天,台灣的公共電視要採訪她,關於一九四九年山東流亡學生在澎湖的冤案。

    打從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那天開始,王培五就被冠上「未亡人」的身分,算來已超過半世紀了。她稱自己是未亡人,這原本是中國舊社會女性對自己在社會上身分的定位,看似平常,但出於她嘴裡,卻多了老頑童嘲謔的味道。怎麼說呢?

    王培五出生於百年前的中國,卻沒有同年紀女性纏足後的三寸金蓮,她向父母強烈主張要到北京讀大學、談戀愛,甚至拒絕父母為她挑選的婚姻對象,是個思想和行動都很新潮的女性。後來因為政治冤案,她成了寡婦,獨自帶著六個小孩,在南台灣的屏東萬丹、潮州,以及台南縣的善化和台南市「討生活」。

    「討生活」這個字眼看來卑微,卻是王培五的真實經歷。雖然她拿著國立師範大學(北京)英文系畢業的文憑在中學擔任教員,卻得低頭忍辱、咬緊牙關過日子。因為她的先生,前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,在一九四九年以匪諜罪名被槍斃後,王培五和她的六個孩子,一家七口孤兒寡母,全都成了「匪眷」,她們在台灣四顧茫然,尋無容身之處,只能到屏東縣鄉下的萬丹中學去教書。

    在萬丹的日子十分煎熬,颱風來的時候,破房子的屋頂被吹走了,一家七口溼答答地坐等天亮;颱風走了,孩子們在門口撿死掉的麻雀烤「鳥仔巴」,高興加菜了!沒有錢買牙膏,就用鹽巴洗嘴搓一搓,反正牙刷也只有一把,七個人一起用!

    不過艱難的日子中也有令人驚訝的「神蹟」:調皮的大兒子因為偷了一根甘蔗,地主拿鐮刀追趕,結果地主竟活生生被雷劈倒;在台北讀書的大女兒感染肺結核,休學回家,才兩間紙拉門房間的陋室,一家人誰也沒有被傳染,通通健康平安。

    王培五帶著六個小孩不管搬到哪裡,第一個上門的永遠都是查戶口的管區警察。永遠常伴左右的情治人員,不但說話刺激她,試探她有沒有「謀反」的意圖,還找「職業學生」監視她的兒子。她的兒子都經歷過「不得不猜忌別人」的痛苦:我的同學是真的對我好,還是在監視我?

    於是王培五「堅持」:每個孩子都要升學、然後出國重獲新生。她在那個年代就知道做「虎媽」,只是這個「虎媽」從不疾言厲色打罵小孩,她的「虎」在於「堅持」。在物質與精神都艱難的日子中,「堅持」樂觀、「堅持」學習、「堅持」沉默。她的六個小孩,四個唸台大,拿博士、當醫生。

    第一個小孩出國,由黨國五大老聯署、副總統陳誠下條子「有條件放人」。直到一九六九年,小孩都出國念書、工作之後,她才從台北建國中學退休離開台灣。

    有趣的是,她的十三個孫子,嫁娶對象幾乎都不是華人。在她一○六歲的生日宴上,許多洋面孔喊她祖母、曾祖母,對照她在北京師範畢業證書上穿著高領旗袍,瀏海齊眉的照片,還有先生張敏之復旦大學畢業穿著中山裝的照片,這對夫妻歷經上個世紀動盪中國的炮火煙硝,也經歷過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血腥肅殺,他們是中國和台灣歷史的一部分,最後全溶入了汪洋萬里之外的另一個國度。

    她是王培五,前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「一甲子的未亡人」。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396
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:呂培苓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文經社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5/6/2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576637360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



    一甲子的未亡人:王培五與她的6個子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瑜瑜 的頭像
    瑜瑜

    瑜瑜快樂生活補給站

    瑜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